前段時日子,#現在年輕人為何不期待國慶#沖上熱搜。如果說學生時代期待國慶,是期待能暫時脫離書海有7天的休息,是期待父母制定的出行旅游計劃,是期待闔家團聚在外的一頓大餐......而現在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不足以作為節日的“特有”。由于繁忙的工作以及高速的生活節奏,一天三頓在外就餐的打工人也不占少數。當然,過節聚餐可能更甚,和朋友家人一起頓頓大餐,國慶7天漲五斤的指標輕松get。
眾所周知,經常在外吃是真不好。但“不好”到什么程度?愛荷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學者驚人地發現:與幾乎不在外就餐的人相比,每天≥2頓在外就餐,全因死亡率增加4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癥死亡率增加67%!該研究發表于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上。
看來在外吃得越多,死得越早,真不是聳人聽聞!嚇得小編立刻扔下了手中的外賣,今晚就回家乖乖做飯去.......
為了得到“在外就餐與死亡風險”之間的準確關系,研究者對35,084名成年參與者進行了長達7.83年的隨訪。最終記錄到2,781例死亡,其中511例死亡歸因于心血管疾病,638例死于癌癥。
果然不出所料,與很少在外就餐(<1次/周)的相比,平均每天≥2次在外就餐的參與者多為男性,往往更加年輕且處于單身狀態。這些常常外食的人,有著更高的總能量攝入,自然也比在家就餐的人有更高的BMI。
在排除了年齡、性別、飲食和生活方式、BMI等眾多混雜因素后的調整模型顯示,與每周在外就餐<1次的人相比,每天≥2次在外就餐的參與者,全因死亡率顯著增加49%(95%CI 1.05-2.13)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95%CI 0.55-2.55),癌癥死亡率增加67%(95%CI 0.87-3.21)。
當代年輕人中,每天2-3頓在外就餐的不在少數。早上經過一個煎餅攤,買個加雞蛋和火腿的豪華煎餅;中午的時間比較緊張,不如直接在公司點個外賣快速解決;晚上約三兩個朋友,一起吃個燒烤、喝點啤酒......一天3頓都在外吃,是不是你?但是否問過自己的身體,真的扛得住頓頓在外吃嗎?
更令人扎心的是,研究者還發現,在收入較低的人群中,更高的在外就餐頻率與更高的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系更強。換句話說,沒錢還經常在外吃,全因死亡率顯著增加104%!(打工狗小編有被冒犯到......)
不僅如此,不健康的烹飪方式,還會使得經常在外就餐的人體內含更多有害化學物質,比如鄰苯二甲酸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其實,對于平日不得不在外就餐的打工人來說,國慶或假期反而是個很好的契機,何不悠閑地宅在家中給自己烹飪一頓美餐?!如果有好友國慶節約你出去吃飯,為了你倆60年之后還能把酒言歡,不如約到家中一起做頓大餐吧~
本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一切診斷和治療請遵從醫生的指導。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撥打免費長途電話400-6000-838進行咨詢,或者直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