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中末期腎病患者,不足15%的透析治療率,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之后,市場迅速被激活,規模逾千億元,成為最具潛力的醫療細分藍海市場。由此,分食者紛紛在獨立血液透析服務領域落子布局。
200萬中末期腎病患者,不足15%的透析治療率,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之后,市場迅速被激活,規模逾千億元,成為最具潛力的醫療細分藍海市場。由此,分食者紛紛在獨立血液透析服務領域落子布局。
股神巴菲特近年來對血液透析服務鐘愛有加,曾多次攜重金增持血液透析服務提供商DaVita公司股票。經過今年年初的增持之后,巴菲特已經持有后者17.7%股權,成為單一大股東。對于信奉“長期投資”,且將“賺錢而不是賠錢”作為投資第一準則的巴菲特而言,投資DaVita公司,無疑是看好血液透析服務領域的未來發展前景。如果說獨立血液透析服務在美國已經發展數十年,依然讓人相信該產業未來有巨大的想象空間,那么國內市場則堪稱尚待開掘的巨大金礦。行業人士將血液透析市場稱為中國最具潛力的藍海市場,具有5倍增值空間。據中國醫療器械信息網相關數據顯示,按理論發病率計算,目前中國中末期腎。‥SRD)患者數量約200萬人,血液透析規模則逾千億元。而且,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預計到2030年我國ESRD患者人數將突破315萬人,這意味著那時的理論市場規模將會達到2500億元。
目前,由于醫療資源欠缺和支付能力低下,我國規律透析的存量患者僅有30萬人左右,尿毒癥患者透析治療率尚不足15%,遠低于37%的全球平均治療率,而歐美發達國家的透析治療率已經達75%。血液透析市場增值放量空間巨大。2012年,國家將ESRD患者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而在今年3月19日,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又發出《關于征求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規范和基本標準意見的函》(以下簡稱“《意見函》”),意圖打破此前民營機構不得介入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的成規。
國海證券醫藥研究員陳鐵林告訴《E藥經理人》,該《意見函》的發布意味著民營企業進入血液透析中心建設的政策將逐步放開,血液透析市場正迎來黃金時代,政策破冰,企業聞風而動,涉及血液透析產業鏈的國內醫療器械、制藥企業紛紛在獨立血液透析服務領域謀篇布局。
大勢
“美國ESRD患者做血液透析就如中國人去足療店做足療”,這是國內最早介入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的三生制藥(以下簡稱“三生”)董事長婁競對美國市場考察后的感受。其實,獨立的血液透析服務中心在歐美十分普遍,如DaVita公司在美國41個州的社區設立了1200多家血液透析服務中心,而美國公立醫院機構運營的血液透析中心數量不到所有數量的1%。在中國,由于政策要求,血液透析服務一直由公立醫療機構提供。
2012年,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出臺,明確指出將ESRD納入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實際支付比例不低于50%,并要求按費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2013年,大病醫保進一步擴容,提出對于符合相關條件的貧困人群還將額外得到15%的民政醫療救助基金,合計報銷比例不低于90%,2014年6月,衛計委進一步明確了實施的時間表,要求在6月底前啟動城鄉居民大病醫保試點工作,年底全面推開。血液透析費用高昂一直是ESRD患者治療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目前每次血液透析費用為450元左右,年費用則高達至10萬元,遠遠超過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之后,患者的治療需求被釋放,市場幾乎在一夜之間被迅速激活。然而公立醫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只有2300多個,能夠服務的患者人數僅為26萬人左右。大醫院排隊透析的現象頗為普遍。北京某醫院透析中心人士表示,保障老患者的透析需求都非常吃力,更別提應對新增加患者。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目前還有600多個縣根本沒有血液透析中心,無法滿足透析患者的需求。當然,大量的治療需求需要醫保資金的強力保障。為了緩解醫保部門的支付壓力,引入競爭機制,逐步放開血液透析服務市場,是主管部門的不二選擇。與2009年原衛生部發布的《血液透析室建立與指南》不同,《意見函》明確指出允許設立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且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的門檻大幅降低!兑庖姾分赋,設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不再要求必須是擁有腎內科的二級以上醫院,而只要10公里范圍內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并與之簽訂一個透析急性并發癥服務協議就可建立透析中心。專家認為,10公里的要求在中國絕大多數城市都可以滿足,尤其在縣級城市。而至于與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簽訂透析急性并發癥服務協議只是為獨立血液透析服務安全設立保障機制。這樣的門檻設置其實就是給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的建立開了方便之門。此外,《意見函》還明確指出,獨立透析服務中心的其他輔助科室均可外包,如檢驗、藥劑和消毒等。這對于即將進入或者準備進入血液透析服務領域的企業而言,無疑能夠降低運營成本。而且為保障血液透析服務的運營,還允許腎內科高級醫師在獨立透析中心多點執業。
由此可見,國家相關部門對設立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的態度已經由此前的保留轉為支持。陳鐵林指出,雖然目前《意見函》還未正式出臺,但放開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的大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而且在河北、山東等省份,已經展開了建立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的試點工作。
布局
新華醫療是制定未來規劃最為長遠的企業,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的營業目標已經設立到了2020年,大有勢在必得之意。新華醫療董事長趙毅新在今年6月公開表示,新華醫療準備于今年建立10家血液透析中心,明年建20家,2016年再建30家,計劃到2020年,公司血液透析產品線整體營收規模在10億元以上。陳鐵林認為,進入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領域,最好的方法是與醫院建立合作關系。目前,其實諸多企業都在以此為主要的模式。由企業出資為醫院建立血液透析中心,或者由企業承包醫院的血液透析中心。目前新華醫療、威高股份、三生制藥等均依此作為主要的模式在運營血液透析中心。此舉的好處在于,能夠快速的獲得醫生和患者資源。 此外,新華醫療還在積極規劃建設獨立的血液透析服務中心。新華醫療證券代表靳建國介紹,他們的策略是在將要建立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的城市先建立腎病?漆t院,目前已經在山東、湖南、湖北三省市著手建立腎病醫院作為旗艦透析中心,然后依托腎病?漆t院組建獨立的血液透析中心,一方面藉此獲取患者資源,另一方面積累醫生資源。除此之外,新華醫療還設計了專門的腎病科醫生的培養計劃。
有“肝素一哥”之稱的常山藥業也先行一步,其董事長高樹華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我們已經拿到了河北省衛計委的批件,成為河北省做血透中心的試點公司之一!倍蜿柸鷦t早于兩年前就聯手DaVita在遼寧省落子布局血液透析服務中心。其實,除了已經介入血液透析服務領域的企業之外,其他企業也在積極籌劃運作,以期能在合適的時間點,能夠迅速切入血液透析服務市場。以醫療監護產品起家的寶萊特就是一例。寶萊特董秘黎曉明告訴《E藥經理人》,寶萊特于2010年起已經開始關注血液透析市場,期許在國內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在2012年登陸資本市場后,展開了一系列地并購,于2012年收購了生產透析液和透析粉的天津摯信鴻達60%股權,之后又收購了生產血液透析機的重慶多泰、生產血液濃縮液的遼寧恒信生物,獲得豐富的產品線,基本上完成了產品布局。
雖然目前還沒有設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但黎曉明認為,大量的企業進入該領域,未來血液透析服務費用必定要下降,而與之匹配的血液透析產品,均施行捆綁銷售,血液透析機和血液透析器則為不賺錢產品,只能依靠耗材賺錢,所以當血液透析服務費用下降之時,耗材才是利潤來源,先在產品上布局,是為未來提高競爭優勢。
突圍
在布局血液透析服務中心領域的企業中,醫療器械企業堪稱主力軍,新華醫療、威高股份、重慶山外山等均在展開圈地運動。陳鐵林認為加緊在該領域布局的原因在于血液透析醫療器械市場長期由跨國企業把持,所以國內企業期許通過建立獨立血液透析中心達到產品的協同作用,實現醫療器械在終端銷售的放量。
縱觀整個血液透析醫療器械領域,國內企業目前僅占據附加值低、技術難度較小的血液透析護理處理耗材、血液透析粉液、透析器復用機等低端市場,占比在80%以上。血液透析管路和血液透析水處理系統,國內企業產品份額略超過進口產品。而品牌和技術壁壘最大的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機則由跨國企業產品占據,其市場份額達85%以上。
重慶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是國內企業中血液透析機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但也僅為1%左右。數據顯示,2011~2013年間,中國99%血液透析機進口來自于歐盟與日本,而且這些國家的產品所占市場份額還在不斷增加,已經從2011年的78.03%上升至83.52%。
由此可見,跨國企業在血液透析醫療器械市場已處于壟斷地位,為此,在今年6月份,商務部還宣布對原產于歐盟和日本的進口血液透析機進行反侵銷立案調查。國內企業在于跨國血液透析醫療器械企業競爭中除了產品本身技術問題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產品線單一,有些企業只生產設備,不生產耗材,有些則反之。由于進入中國血液透析領域的跨國醫療器械企業產品線齊全,其在銷售上選擇以捆綁式模式攻占市場,先向醫院免費提供血液透析設備,然后捆綁銷售耗材,以耗材賺取利潤。
威高集團董事長陳學利就此曾表示,血液透析行業只有儀器、管路、透析藥三個打包一起給醫院才能盈利,僅有其中一項不能盈利。他說,“因為醫院都要求免費使用透析儀器,所以威高與日本一家企業合資成立了透析儀生產工廠!崩钑悦飨颉禘藥經理人》表示,本土醫療器械企業與跨國企業較量能力相當懸殊,所以國內放開獨立血透中心服務市場的政策意向,是本土企業重新搶奪市場的絕佳機會。在醫療器械領域,最早涉足血液透析服務的是威高集團,同時威高是國內企業中血液透析產品線最為豐富的企業。2011年,威高成為衛生部批準的唯一一家民營血透服務中心試點單位,其血透中心經過3年的發展已經遍布全國,其中大部分為與醫院合作,有9家屬于自建的獨立血透中心,所用透析產品均來自公司自產。數據顯示,威高自獲得試點資質以來,血液透析產業增長頗快,2013年收入達到5.61億元,同比增長40%。
靳建國告訴《E藥經理人》,從全球血液透析行業發展來看,獨立血液透析服務中心是血液透析領域的“咽喉之地”,也是未來大勢所趨,所以誰先在終端布局,誰就優先獲得話語權。之所以現在要快速布局血液透析中心,是因為新華醫療有諸多血液透析產品正在研發或者已經處于審批階段,如血液透析機預計年底獲得審批,血液透析器明年獲得審批。如果錯失終端良機,對銷售而言無疑非常艱難,“現在布局,即使自身產品沒有上市,可以購進其他企業產品使用,等自己產品上市便可逐步替代!
拓土
相對于血液透析領域的本土醫療器械企業與跨國企業競爭中突圍無望,只能選擇另辟蹊徑的策略,在藥物市場方面,本土企業倒是略勝一籌,已經逐步替代跨國藥企產品占據了主要市場份額。不過,龍頭企業的擴張壓力仍不容小覷。長期透析患者需要使用合成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貧血并發癥。三生占據中國EPO市場44%以上的份額。然而,EPO的市場競爭也異常激烈。目前,上?寺∩、成都地奧、阿華生物、北京四環等16家公司先后有同類產品上市,此外,三生還要面對安進、羅氏等跨國巨頭的競爭。而且EPO每年為三生貢獻60%的銷售額,一品獨大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風險。此外,血液透析中最常使用的抗凝血藥物為肝素。目前,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常山藥業,其市場處境與三生制藥如出一轍。雖然較早進入肝素領域,并且擁有從原料到制劑的全產業鏈產品,但常山藥業亦是一品獨大,其當家產品低分子量肝素鈣注射液貢獻額同樣高達60%。而隨著紅日藥業、廣東天普等4家企業產品進入,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加劇。這迫使其與三生一樣必須尋求新藍海以謀得發展。
2010年4月,三生董事長婁競與美國DaVita公司亞太區CEO在本溪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簽訂了注冊合資管理公司的協議,雙方計劃在國內開設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由股權設置DaVita占合資公司70%股權可以看出,三生并未將建立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當做主要發展業務,而是為其提供血液透析藥物EPO。婁競告訴《E藥經理人》,三生與DaVita合作的協議中,規定三生是中心EPO產品的獨家供應商。主要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目前,三生已經在國內開設了5家血液透析服務中心,同時還代管5家醫院機構的血液透析中心。婁競曾向《E藥經理人》表示,未來5年內會開出200家血液透析中心,布局上將偏重于二線城市,但主要培訓基地及演示中心則會放在一線城市。婁競還介紹說,目前該業務運營十分樂觀,未來會對EPO銷售構成重要的協同作用。而對于常山藥業,高樹華介紹說,預計真正建起血液透析中心還需3~5年的時間,且會選擇經濟不發達的縣級城市設立,“常山藥業進入血液透析服務領域,由于自身能夠生產肝素和血液透析需要的輔料等產品,所以對常山藥業而言具有降低運營成本的優勢!
本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一切診斷和治療請遵從醫生的指導。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撥打免費長途電話400-6000-838進行咨詢,或者直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