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可防可控,做到這些,一半死亡可避免

              核心提示:

              近日,柳葉刀發表了《2010-2019年可歸因于風險因素的全球癌癥負擔: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系統分析》。
              本次分析對包括癌癥死亡及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兩大指標在內的結果進行了評估,涉及23種癌癥類型、34種行為、環境、職業和代謝等已知風險因素。

              結果發現:全球近一半癌癥死亡完全可以避免。


                                  全球竟有這么多癌癥死亡完全可防!

              2019年,全球由風險因素導致的癌癥死亡總數達445萬,占所有癌癥死亡總數的44.4%。其中,男性的風險歸因癌癥死亡人數為288萬,女性為158萬,分別占兩性癌癥死亡總數的50.6%和36.3%。

              2019年,全球所有風險因素導致的癌癥DALY總數為1.05億,占所有癌癥DALY的42%。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風險歸因癌癥DALY分別占兩性所有癌癥DALY的48.0%和34.3%。近一半癌癥死亡完全可以避免!

              在可歸因癌癥DALY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幾個風險因素是:


              • 吸煙;

              • 飲酒;

              • 高體重指數(BMI)。

              在男性中,僅吸煙即占所有癌癥DALY的33.9%,其次是飲酒(7.4%)、飲食風險(5.9%)和空氣污染(4%)。

              吸煙則占女性所有癌癥DALY的10.7%,不安全性行為(8.2%)則是女性的第二大主要危險因素,其次是飲食風險(5.1%)、高BMI(4.7%)和高空腹血糖(3.6%)。


              而在癌種排名上,肺癌不出意外地一騎絕塵,占所有風險歸因癌癥死亡的36.9%。其次是男性的結直腸癌、食道癌和胃癌,以及女性宮頸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

              在全球癌癥死亡主因中,除去主要(如乳腺癌)或僅(如宮頸癌、卵巢癌和子宮癌)發生于女性癌癥類型后,男性因癌癥死亡和風險歸因癌癥死亡往往多于女性。

              2019年,全球癌癥死亡和風險歸因癌癥死亡在高SDI國家發生的比例過高,分別為25.4%和26.5%,盡管這些國家僅占全球人口的13.1%,某種程度上癌癥算得上是“富貴病”。


              在全年齡組分析中,對于同一年齡組,行為風險歸因癌癥DALY率通常高于環境和職業風險以及代謝風險歸因癌癥DALY率,并且可歸因癌癥DALY率通常隨著SDI五分位數的增加而更高。每個一級風險類別的歸因癌癥DALY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近10年增幅最大的可改變風險因素

              時間變化趨勢上,對于2010至2019年間估計的所有風險因素,全球可歸因癌癥死亡增加了20.4%,DALY增加了16.8%,但全球年齡標準化可歸因癌癥死亡率下降了6.9%,DALY減少了7.8%。

              在一級風險因素類別中,可歸因癌癥死亡和DALY增加百分比最大的是代謝風險,從2010至19年間分別增加了34.7%和33.3%,而行為風險(17.9%和14.4%)以及環境和職業風險(16.7%和13.1%)增幅不及其一半。


              同樣,全球年齡標準化可歸因癌癥死亡率和DALY率的最大百分比增加也是代謝風險因素,分別增加了2.8%和3.8%,而行為風險因素分別減少了8.7%和9.6%,環境和職業危險因素分別下降10.0%和11.4%。

              此外,各地的風險歸因癌癥DALY和死亡以及年齡標準化DALY和死亡率的變化幅度差異很大。


              2010-2019年,按SDI五分位數計算的一級危險因素的風險歸因癌癥DALY和年齡標準化DALY率的百分比變化

              (A)按SDI五分位數計算的風險歸因癌癥DALY百分比變化;(B)SDI五分位數的風險歸因年齡標準化癌癥DALY率百分比變化


                                 中國: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比,“不及格”!


              2019年全球可歸因于環境和職業、行為和代謝風險的癌癥年齡標準化死亡和DALY率在各地有所不同,這些一級風險因素類別的年齡標準化DALY率普遍較高,在高收入的北美、中歐、西歐和東歐尤為顯著。

              2019年,在全球范圍內,風險歸因癌癥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最高的5個地區是中歐、東亞、北美高收入地區、拉丁美洲南部和西歐。


              看到這里,我們來細挖一下本次報告中我國的風險歸因癌癥負擔情況?傮w來看,相比全球,我們可避免的癌癥死亡和DALY顯然更多。


              在導致年齡標準化癌癥死亡率和DALY率改變上,對比全球數據,我國在三大一級危險因素控制上全面領先。然而,對比近10年我國已躋身的高SDI隊伍,尤其在環境和職業風險以及行為風險控制上,出現了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明顯的不匹配。


                        控制癌癥負擔,未來或應注意這3點

              首先,2019年全球近一半癌癥死亡可歸因于研究評估的風險因素,是我們可以努力避免的,包括落實具體政策減少接觸致癌風險因素(如吸煙和飲酒),以及接種預防致癌感染(包括乙型炎和人乳頭瘤病毒)的疫苗。

              但對于余下另一大半癌癥死亡,目前我們“防不住”。因此,減少癌癥風險的努力必須與全面的癌癥控制戰略相結合,其中包括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胺e極預防”+“有效診療”兩條腿走路方可行穩致遠。

              其次,風險歸因癌癥負擔存在較大的性別差異(癌癥DALY:男性48%vs女性34.3%),集中體現在兩個主要危險因素組。

              例如,由于行為風險因素,如吸煙(男性33.2%vs女性8.9%)和飲酒(男性7.4%vs女性2.3%)導致的癌癥DALY差異,這可能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暴露于這些行為風險因素所致。

              而在環境和職業風險方面,職業致癌物所致癌癥DALY在男性中(3.9%)是女性的3倍(1.3%),反映出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受雇于接觸致癌物風險較高的工作。


              這些結果可能表明,對癌癥風險因素干預上做到“男女有別”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再次,風險歸因癌癥年齡標準化DALY率也因社會人口特征而存在梯度,通常隨著SDI五分位數的升高而增加。

              然而,從2010至2019年,風險歸因癌癥年齡標準化DALY率在高、中高、中SDI國家出現下降,但在中低SDI國家有所上升。

              這一增長主要來源于代謝風險,可能是這些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意外“副作用”——國家發展狀況的改善與肥胖水平的增加有關。

              如何在讓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同時避開癌癥負擔增長,這份研究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些思考。


              溫馨提示:

              本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一切診斷和治療請遵從醫生的指導。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撥打免費長途電話400-6000-838進行咨詢,或者直接聯系我們。

              • 沒有相關文章
              二維碼
              Nb廣州藥師
              電話
              微信掃碼咨詢
              二維碼
              Nb長沙藥師
              微信掃碼咨詢
              電話
              二維碼
              Nb杭州藥師
              微信掃碼咨詢
              -->
              二維碼
              Nb長沙客服
              電話
              400-160-1708
              微信掃碼咨詢
              電話
              二維碼
              Nb杭州客服
              電話
              400-160-1708
              微信掃碼咨詢
              電話
              二維碼
              Nb廣州客服
              電話
              400-160-1708
              微信掃碼咨詢
              電話
              諾本專科新特藥房-專科藥房資訊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