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漿細胞病,為什么輕鏈淀粉樣變與骨髓瘤大相徑庭?

              核心提示:

              輕鏈淀粉樣變性( light-chain amyloidosis,AL) 和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同為惡性漿細胞疾病,即骨髓中存在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但是這兩群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及隨后的臨床表現卻大相徑庭。


              AL的克隆性漿細胞不會累積為腫瘤負荷,而是導致輕鏈作為一種淀粉樣纖維在器##官中的沉積,疾病的嚴重程度與器##官功能受損相關,似乎與腫瘤負荷無關,此臨床表現同樣也適用于那些具有臨床意義的單克隆丙種球蛋白。∕GCS)。MM則為克隆漿細胞在骨髓中堆積,導致貧血、骨病等等現象,嚴重程度與腫瘤負荷相關。這兩群克隆性漿細胞的差異性表現原因仍未明,從遺傳學角度分析,t(11;14) 在 AL 中更常見(~60%)明顯高于 MM( 20%),但也見于骨髓瘤的終末期漿細胞白血病,相同遺傳學改變卻導致3類明顯差異的疾病著實讓人費解。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國家淀粉樣變中心對24例新診斷的AL行外顯子捕獲測序,并與MGUS和MM進行比較。研究發現AL同樣是一類異質性疾病,未發現同一的特征性突變。從突變豐度分析,中位>5%等位基因頻率的非IG、非同義突變為39,明顯比MGUS中多(n =20),但與MM(n =35)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單基因分析, 有236個>1次突變, 其中包括IL7R突變,IL7R是細胞表面受體編碼基因,在淋巴細胞發育過程中對V(D)J重排起關鍵作用。


              該研究進一步把AL的突變與既往MM(n = 1273)及 MGUS (n = 33)的測序結果比較。3者之間有101個共同突變基因,93%的AL突變基因(n = 1386)與MM或MGUS共享,基因簇分析AL與MGUS更為相近。僅7%(n = 105)為AL特有,而這105個基因的基因富集分析未發現涉及特定信號通路,提示為隨機突變,基因易位分析發現7 t(11;14)覆蓋了30%的AL病例。AL顯示出與MM相似的基因突變,但在拷貝數變化和驅動基因突變上類似于MGUS,提示AL可能定位于MGUS至MM的疾病譜系的中間部分,同時與其它淋系腫瘤(CLL/DLBCL)有較大差異,從側面肯定了AL需要參照MM的治療方案。


              圖.AL的突變譜與MM和MGUS的比較。(A) Boxplot顯示AL比MGUS有更多的突變,與MM沒有統計學差異;(B)AL、MGUS和MM中驅動突變頻率比較;(C)驅動突變的基因簇。


              西班牙應用醫學研究中心(CIMA)和納瓦拉公共衛生研究所(IDISNA)的研究團隊對來自正常健康人群各個階段漿細胞(PC)進行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包括漿細胞在二級淋巴器##官(SLO),外周血(PB)和骨髓(BM)中遷移和演變的轉錄組圖譜,并與AL、MM和MGRS腫瘤性PC的轉錄程序(TPs)進行比較。

              漿細胞的成熟發育過程包括了細胞周期阻滯和抗凋亡基因的激活,正常PC腫瘤性轉化的內在驅動是促進無限生存。正常漿細胞和腫瘤性漿細胞基因表達的三維主要成分分析顯示有13種TPs,并進一步分析了各個階段TP的差異性。


              正常漿細胞從二級淋巴器##官(TP-3/TP-4)遷移后,與生發中心形成和B細胞活化/增殖相關的TP會關閉,而與NF-kB等生存相關的基因變得活躍。漿細胞從外周血到骨髓的特征性轉化是蛋白質分泌相關基因(TP-10)的差異表達,而新生(TP-5)和長壽BM-PC亞群(TP-13)的差異則存在于增殖和存活相關的基因。正常漿細胞分化的轉錄圖譜有助于了解抗體分泌細胞生成和長壽BM-PCs成熟相關基因,如CD39可以作為區分新生(CD39+)和長壽(CD39+-)BM-PCs的標志。

              關于MGUS克隆性漿細胞的起源一直存在爭議,有研究認為起源于后生發中心B細胞或者長壽BM-PC。這項研究揭示了來自AL、MM和MGUS患者的腫瘤PC表達來自更不成熟SLO、PB和新生PC的TPs(如TP-7/TP-8中的MYC活化),以及來自長壽BM PC的TPs(如TP-13)。同時,蛋白質分泌減少(如TP-10)和對內質網應激反應的調節(如TP-12)則提示從正常長壽BM-PCs轉化為腫瘤PCs。此外,在MGUS中來自SLO、PB、新生和長壽BM-PCs的TPs相對均勻分布,在AL中來自SLO-PCs的TPs表達占優勢,在MM中來自PB-與新生BM-PCs的TPs表達占優勢。


              研究者采用scRNAseq進一步分析在正常和腫瘤性PC中TPs表達是否呈現均質或者異質性。正常 PC 根據其差異不同呈現聚集性分類,在部分腫瘤患者中也表現聚集性,可能是腫瘤性PC的增殖階段或者與一定程度的IGH易位相關。此外,幾乎所有AL患者的主導TP表現為腫瘤PC表達(TP-9、TP-11和TP-12),但存在相當單細胞轉錄多樣性。這也與目前腫瘤進化權衡的概念相契合,腫瘤細胞內不同的PC亞群有不同的分化方向和功能(如增殖,生存和侵襲等等),而應對環境刺激的優勢亞群將決定了特定時刻的腫瘤表型,這也解釋了腫瘤難以攻克的原因,如常規的化療導致耐藥性TP的篩選,后續治療需要進一步確定轉錄多樣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既往對MM的研究表明腫瘤PC的分化階段與患者預后存在相關性,同樣適用于AL。根據SLO-PC,PB-PCs以及新生BM-PC和長壽BM-PC的轉錄譜定義了標準化富集評分(NES),來自SLO,PB和BM的正常PC亞群表達相應NES,如果AL患者的腫瘤PC表達高SLO-PCs NES值,則其無進展生存期明顯較差。


              這項研究揭示了正常PC和腫瘤PC之間的共性和排他性轉錄狀態,以及AL,MM和MGUS患者腫瘤PC的差異,有720個基因在AL與MM/MGUS中差異表達,由此假設 MGUS 和 MM 具有更多的共性,也解釋了大部分 MGUS 進展為 MM 而不是 AL。

              AL vs MM/MGUS中2/3過表達的基因歸類為TP-2,TP-3和TP-6,與染色質和蛋白N-連接糖基化有關,正常PC從SLO遷移(糖基化基因下調,生理性關閉),而AL患者輕鏈N-糖基化率比其他PC異;颊吒4倍。AL vs MM / MGUS中低表達基因>50%歸屬TP-1和TP-8,氧化磷酸化,MYC核糖體生物發生有關,正常PC從SLO遷移時生理性上調,與先前研究中觀察到AL存在核糖體機制受損的結果相一致,可能為AL的不同臨床表現提供新線索。

              當然有關腫瘤PC的TPs研究的終極目標是期望臨床轉化,富含未成熟圖譜的AL和MM患者顯示較差生存預后,并且與高風險細胞遺傳學無關。雖然此項研究并未終結MGUS的細胞起源紛爭,但無疑為起源細胞最終影響腫瘤臨床行為帶來新見解。



              溫馨提示:

              本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一切診斷和治療請遵從醫生的指導。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撥打免費長途電話400-6000-838進行咨詢,或者直接聯系我們。

              • 沒有相關文章
              二維碼
              Nb廣州藥師
              電話
              微信掃碼咨詢
              二維碼
              Nb長沙藥師
              微信掃碼咨詢
              電話
              二維碼
              Nb杭州藥師
              微信掃碼咨詢
              -->
              二維碼
              Nb長沙客服
              電話
              400-160-1708
              微信掃碼咨詢
              電話
              二維碼
              Nb杭州客服
              電話
              400-160-1708
              微信掃碼咨詢
              電話
              二維碼
              Nb廣州客服
              電話
              400-160-1708
              微信掃碼咨詢
              電話
              諾本專科新特藥房-專科藥房資訊門戶網站